認識頸因性頭痛 (常春月刊 2005年12月號)
作者:汪作良醫師
頭痛是多數人共同的夢靨。在不同的研究中,58%至83%的人曾有過頭痛的經驗,其中約有1/3(17%至31%)更是長期為頭痛所苦。近年來經濟不景氣,生活壓力與日俱增,頭痛的發病率更有急遽攀升的趨勢。
『頭痛原因,包羅萬象』
談到引發頭痛的原因,那可是包羅萬象、不勝枚舉。例如常常聽到的緊張性頭痛、偏頭痛、叢集性頭痛等。此外,一些腦部以外器官的疾病也會引發頭痛;例如:血糖過低、糖尿病、貧血、甲狀腺疾病、牙科疾病、青光眼、眼睛屈光異常、鼻竇炎、感冒等。
當然一些雖然少見但卻是十分嚴重的腦部疾病可千萬不可忽視。例如:腦中風、腦出血、顳動脈炎、腦膜炎、腦壓過高、腦部腫瘤等。幸好大多數的頭痛並非因為身體有什麼嚴重毛病所引起,也並不代表腦組織裏有什麼病變。但是頭痛成因確實是五花八門,絕對需要專業醫療人員的幫助才能準確地診斷出來。
『頸椎疾病和頭痛關係密切』
近年來有愈來愈多的研究發現,頸椎疾病和頭痛的關係非常密切,可惜長期以來一直為醫界所忽視。依據筆者的臨床經驗,有許多查不到原因的頭痛,到頭來原來是頸椎惹的禍。只要將頸椎問題處理好,頭痛自然不藥而癒!「頸因性頭痛(cervicogenic headache)」這個醫學名詞最早是在1983年由Sjaastad醫師提出。到了1988年,國際頭痛醫學會(International Headache Society)才正式將頸因性頭痛列為頭痛的一種,
並訂立其診斷標準如下:
頭痛為單側且不會換邊。
頸部活動度變差。
頭痛會因頸部活動、頸部不當姿勢、與枕骨下區的壓力而惡化。
會伴隨頸部、肩部與上臂的疼痛。
疼痛會由頸部傳至前額與眼窩。
疼痛強度為中等,不會到頭痛欲裂的程度。
頭痛的時間長短不定。
可能伴隨有下列症狀:噁心、嘔吐、頭暈。畏光、畏聲。
吞嚥困難。
同側眼睛視力模糊。
依據以上的診斷標準來統計「頸因性頭痛」的單年盛行率平均為15%,這個數字與偏頭痛的盛行率類似,可見「頸因性頭痛」算是一種相當普遍的頭痛,只是大家對它比較陌生罷了。
『姿勢不良是造成頸因性頭痛的主因』
造成頸因性頭痛的原因常見的有三種:那就是(1)姿勢不良(2)頸部外傷(3)頸椎退化。
三者中最常見的是日常生活的姿勢不正確,例如使用電腦時頭部長時間過度向前傾,造成頸椎關節的錯位與頸部肌肉的緊張僵硬。當然頭頸部因為撞擊或車禍而受傷、頸椎的退化性關節炎形成骨刺,都可能會造成枕骨、第一頸椎與第二頸椎的錯位。錯位的神經訊號會經由頸髓的三叉神經核傳至腦內,引發頭痛症狀。尤其有趣的是,美國的Hack醫師發現上頸椎附近的枕骨下肌與腦膜是相連接的,而腦膜上佈滿疼痛的神經纖維。這個重要的發現正可以解釋為什麼頸部肌肉(尤其是枕骨下肌)的緊張會經由腦膜的拉扯而導致頭痛。
『精確診斷才能有效根治』
要成功的治療頸因性頭痛,必先作出精確的診斷。一定要先掌握頭痛的特質(是刺痛、鈍痛、脹痛、痠痛、抽痛、或是燒灼痛等等),疼痛的時間(可由一小時至十數天不等),誘發疼痛的因素(生活壓力、噪音、碰觸、用眼過度、擁擠或通風不良的場所、睡眠不足、天氣變化等等),伴隨的症狀(嘔吐、暈眩、眼睛分泌物增加、畏光、閃電狀視象)等。再配合相關的醫學檢查,才能作出正確的診斷。有效的治療端賴有經驗的醫師找出錯位的頸椎與緊張的肌肉,施行脊骨矯治與肌肉釋放。當然病友亦須設法降低心理層面的壓力,重新調適生活習慣與工作內容,並改正不良的姿勢。經由醫病雙方的密切配合,疼痛很快便會消失,而且能有效根治。
Yorumlar